
《中國制造2025》頒布10個月后,工信部正在抓緊編制與其配套的11個規劃,謀劃未來三到五年的工作,將其作為構建產業新體系的核心抓手。這是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21日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透露的內容。同日,李克強會見德國總統高克表示,推進“中國制造2025”與德國“工業4.0”對接。發改委主任徐紹史接受采訪時也表示,國際社會都在關注工業4.0,經濟復蘇寄希望于科技革命。
展望2016年,國內勞動力供給減少造成的制造業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趨勢不變,深入實施《中國制造2025》對智能制造裝備的需求依然相對強勁?!?ldquo;十三五”規劃綱要(草案)(征求意見稿)》印發后,與《中國制造2025》相關的智能制造專項規劃和機器人“十三五”規劃在完善之后有望于2016年一季度中后期出臺,估值壓力緩解和政策預期支撐智能制造板塊反彈。智能制造這個主題已經迎來了從概念到成長性轉變的契機,相關上市公司有望迎來高速增長。
智能機器(系統集成):機器人、上海機電、智云股份、軟控股份、亞威股份、新時達。
智能機器(零部件):匯川技術、英威騰、巨輪智能
智能機床:沈陽機床、華中數控、昆明機床、秦川機床
工業自動化:華昌達、法因數控、山河智能、雷柏科技、南通鍛壓、東方精工、京山輕機